目前分類:媽咪寶寶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文/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明蘭

流 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病菌是腦膜炎雙球菌(Nisseria Meningtidis),屬第二類的法定傳染病。此種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,有13種亞型,只有6種亞型(A,B,C,W-135,X,Y) 會對人體生命形成威脅,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。A群是引起世界大流行最常見的亞型,在非洲約每5~10年會有大流行,在中國及蘇俄也偶見流行;其他個案 則多為B型和C型,亦有一定的致命及罹病率;而其餘類型則毒力較弱,在美國、以色列及其他國家偶有報告;台灣本土感染則主要為B型及W135型。

感染途徑.飛沫與呼吸道傳染

流 行性腦脊髓膜炎雖有其季節性,在季節交換時比較容易發生,如:冬春交替之時,但終年均有病例發生,並且會不規則地發生流行,主要流行地區在亞洲(如:阿拉 伯、尼泊爾、中國等地),其他像在非洲、巴西、芬蘭、英國等也都有流行,台灣最近也有群聚性的感染,其實在台灣幾乎每年都有病例報告,根據疾病管制局的統 計,2006年有13例,2007年有20例,今年已有6例。

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傳染途徑,是經由接觸病人或帶菌者的飛沫或呼吸道的分泌物而感染,人是唯一的傳染源,潛伏期約1~7天,但自潛伏期到發病後14天均具有傳染力,有時也可見導致如肺炎、鼻竇炎或中耳炎。

好發年齡.15歲以下兒童

多易侵犯15歲以下的兒童,特別是6個月~2歲的嬰幼兒,因其扺抗力弱,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,且在擁擠的環境裡,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,所以細菌很容易藉著口沫分泌物而傳染。

好發地點.團體生活聚集地

而宿舍、軍隊及學校等團體生活,皆為甚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的場所,據統計因為帶菌者在青年人較多(佔7~37%),因此在軍隊中有高達36~71%的帶菌者病例報告,也因此比較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及流行。一般來說,免疫力有缺陷或慢性病的患者,也比較容易受到感染。

症狀
主要症狀

流 行性腦脊髓炎的症狀,隨著感染的輕重程度而有所不同,約大於60%病人呈現腦膜炎的症狀而未休克。主要症狀為:發燒、劇烈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頸部僵硬,皮 膚易有點狀出血點、紫斑,通常會出現在四肢,也可在口腔黏膜和鞏膜出現。有極少數的人會出現休克的現象,甚至猛暴型的腦膜炎敗血症,主要起因於菌血症及毒 素的釋放到血液中,這類狀況就容易有生命危險之虞。

預防之道
生活

預 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方法,和其他傳染病相似,避免小孩或抵抗力較差的人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,並減少工作和居住環境的擁擠度(如:軍營、學校等),有發 生疑似病例,應立刻向衛生機關報告,並做好隔離措施,可避免大規模的流行。平時更該注意環境和個人的衛生,注意飲食、適量運動及作息正常,提升自身的免疫 力,如有出現發燒、嘔吐、頭痛、頸部僵硬的情形,不能掉以輕心,宜儘快就醫。

疫苗

至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疫苗,目前在台灣仍未廣泛使用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免疫缺損或不全的患者,可在2歲後施打腦膜炎莢膜多醣疫苗(MPSV4),11~12歲之後,如果要前往罹病率高的軍營或宿舍或疫區,也可施打結合型疫苗(MCV4)。
總之,注意個人保健及衛生,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,保持空氣的流通及環境衛生,仍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不二法門。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諮詢/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魏玉枝


家事不只是媽媽的事,在學齡前試著帶領孩子開始洗洗刷刷,長大後他將不會視家事為畏途,而是自己動手做家事,這樣的習慣養成,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動作與認知發展,更會讓孩子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玩出趣味來,並從此變身為家事小達人喔!

潛移默化孩子的清潔概念

國 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魏玉枝老師表示,孩子的清潔概念是從環境中感受而來,如果家中的環境都很整齊潔淨,自己本身也是乾乾淨淨的小天使,爸比媽咪只要 懂得引導孩子參與、維持環境整潔的家事教導,他自然會喜歡上因為乾淨、整潔所帶來的舒服感受。因此,大人們,打理好家中環境、讓孩子體會到乾淨的舒適感, 便是「清潔」概念潛移默化的第一步。

魏玉枝老師不忘提醒家長們,有些觸覺敏感的孩子,會有完 全不敢接觸沙地的排斥行為,一碰到沙子就哇哇大叫,成因在於他從小的家庭環境與自己的身體都被要求須過度整齊清潔,產生「沙地、泥巴就是髒」的觀念,讓孩 子不習慣身處於外在環境,進而會有排斥的行為發生。因此,教導孩子做家事時也不能過於一絲不苟,每天的盥洗、乾淨衣物的換穿等基本生活行為適度要求即可, 千萬別讓潔癖媽媽養出敏感寶貝。

1歲半:打好動作基礎

1 歲半的孩子已經開始發展「自發性」的概念,儘管你看不出他是想要做家事,孩子會有很多的動作發展讓他自己很想要去嘗試完成一些事情,例如:孩子開始會想要 掌握自己的手腳(如:喜歡握湯匙、拿工具,使用小手來操作工具),這個時候,在安全環境的營造下,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去嘗試自己動手做,儘管他的動作有些 不協調,但是「學習」就是從這一步開始。有了實際的練習,3、4歲以後如果要讓孩子去幫忙家務,家長就會感到格外輕鬆、順利,例如:擦地板時,家長先準備 好抹布然後請孩子進行擰乾、擦拭等動作,這些動作能順利完成,都是因為有了1歲半時建立的動作協調基礎後,再進一步學會做家事技巧所造成的結果。

2歲半~3歲:參與簡單家事

1歲半開始打好動作基礎後,等孩子大約2歲半~3歲動作發展較好時,可以試著讓他跟著大人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家事操作,不勉強他去完成能力不及的動作,而是讓他在玩樂中學會參與家事,建議家長也能藉此觀察孩子的能力狀況,慢慢加強家事的強度。

3歲之後:學習生活自理

洗 襪子、折疊衣服、擦地、刷桌椅、挑菜等家事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,而且可以特別讓他學習照顧自己的家事,例如:自己扣釦子、穿脫衣物…,漸漸克服對照顧者 的依賴心理。孩子有了自己動手做的機會,他的手眼協調能力、將來寫字的握筆能力,都是透過這些家事行為中精細動作操作的累積而學會的。

4歲之後:體驗合作樂趣

孩 子進入幼稚園後,老師常會帶著一群小朋友一起打掃教室,透過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打掃方式,就可看出孩子的獨立性與特殊性。在孩子使用抹布進行清潔工作的過 程中,除了用手操作抹布的動作練習外,也開始讓他們試著運用身體動作(如:蹲著去擦地),還要記得提醒孩子清潔的工作必須確實,並告訴他們打掃範圍,一起 沿著直線,從這頭擦到那頭,讓他們自行發揮創意,速度有快有慢,讓他們體會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大面積地板擦拭的成就感與趣味。

在 家裡也能進行親子食物料理的製作,從帶孩子上市場準備食材、認識食物、計算與比較食物價格後,在廚房可以讓孩子透過捏麵團來發揮創造力,而在剝菜、燙青菜 (把青菜放進水中)的過程中,可教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危險(滾燙的水與爐火),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中,他會喜歡吃自己做出來的食物,也有助於改善挑食 的習慣。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諮詢/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 葛惠

閱讀不僅可增進認知、語言能力,對孩子的品格、價值觀更有潛移默化的效果,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,對於其發展絕對有正向加分作用!而要帶領孩子進入書香世界,親子共讀及適當的引導技巧,則是成功的關鍵!

閱讀,啟動孩子的成長開關!

嬰 幼兒啟蒙素材五花八門,只要運用得宜,便能促進孩子不同的能力發展,而其中影響最全面、最深遠的莫過於閱讀習慣的培養。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 葛惠表示,閱讀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舉凡我們可以想像到的各項能力,都可以透過閱讀來開始及加強,而且對寶寶的人格養成也很有幫助呢!
★up up!認知能力的基礎
提到閱讀,大家直覺便是語言能力的培養,事實上它的功用不勝枚舉,堪稱是所有認知能力的基礎。包括:
1提供豐富的語言刺激,增進孩子對語言的理解、運用等能力。
2童書內容包羅萬象,透過閱讀可以吸收許多資訊。
3當孩子有了良好的語言基礎,更能進一步延伸、創造及想像。
4透過圖片及文字的結合及編排,有效引導孩子推測出故事,進而更加瞭解文字意涵。
5循著故事中的脈絡,能引導孩子構思整個故事結構,對邏輯思考能力大有助益。

★up up!奠定良好品格、生活習慣

每 個故事都有隱藏的內涵,例如關於品格、生活習慣養成等,並配合故事鋪陳,提供適合的建議。孩子在閱讀時,會把主角內化為自己,進而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相同 的情況有何感受?該如何處理等?當家長希望孩子養成正確的觀念或習慣,卻又不想一味說教,或者是想增加孩子思考面向時,使用書本便是一個不錯的方式。

Tell me why
孩子為何不愛閱讀?


所有教育學家、兒童發展學家均再三呼籲,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處,然而現代孩子每日接受到訊息固然變多,但卻好似離書本越來越遠。究其原因,除了具聲光刺激的電視、電腦提早佔據了孩子的童年,照顧者的觀念和準備還是關鍵。

★CHECK:缺乏父母示範、環境準備
孩 子不喜歡看書,父母可能要想想自己平時是否有閱讀的習慣,或者家中是否有準備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?如果答案為否定,那麼這個情況是可以預期的,不妨從現在 起,每天規劃一點親子共讀時間,一來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,二來許多家長都是在引導的過程中,真正地進入到孩子的世界,甚至反倒比孩子更愛童書喔!

★CHECK:電視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
畫面跳動快速及具強烈聲光效果的電視,本就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,不過對於正值運用感官學習及模仿學習的幼兒來說,過於沉迷不僅會傷害視力,還有導致專注力訓練不足等後遺症。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吵他,所以默許孩子看電視,但要小心養成孩子看電視的習慣,從此排斥閱讀。

★CHECK:看書≠認字、好成績
葛 惠表示,現代社會競爭激烈,事關孩子學習總脫不了成績導向,許多家長不在乎閱讀對孩子發展的根本性影響,唯一希望孩子看得書只有教科書,等同於將閱讀和成 績劃上等號,即使孩子年紀小,也希望孩子多認幾個字,在這種情況下,要孩子愛書談何容易。建議家長不要執著於要獲得多少成果,而要重視親子一同閱讀的樂 趣,事實上,一個從小喜歡閱讀的孩子,之後要進入更複雜的學習相對會容易的多,而這絕非一蹴可幾!

當然了,要讓孩子喜愛閱讀,光靠家長努力還不夠,在幼稚園裡深受孩子喜愛的說故事時間,在國小幾乎都看不到蹤影,目前有許多晨光時間有愛心媽媽在努力,但整個大環境的確還有進步的空間。

★CHECK:書多不一定有用
家 長在挑選童書時,應以符合孩子階段發展,及與生活密切相關為首選,而且不用一次準備太多,重要的是過程的引導,之後視孩子的反應及興趣添購。待孩子幼稚園 中班之後,還可定期編列預算和時間,讓他挑選喜愛的書,並從中瞭解原來書本的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元,讓閱讀成為充滿期待的事。

剛開始孩子可能也不知如何選擇,家長如果覺得孩子挑選的書不合適,亦可善用引導技巧「提醒」孩子注意其他好書。許多動輒數萬的套書,雖然內容包羅萬象,不過對孩子來說,數量實在太過龐大了,有時反而是反效果,孩子喜愛閱讀,父母的引導及鼓勵仍是重要的因素。

小叮嚀~
閱讀的好處難以一一描述,而且閱讀習慣的養成任何年齡都可開始,家長不須為前期的疏忽可惜,只要有了您的陪伴,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加以鼓勵,逐步增加內容篇幅和複雜度,一樣能達成目標!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專任心理師 麥儷馨


「媽咪,我不要一個人睡,黑黑的我會怕怕!」」、「我不喜歡小妹妹,因為媽媽比較喜歡他不喜歡我!」……,許許多多的人事物,都會對孩子造成恐懼,尤其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,恐懼感可能與日俱增,是否有什麼撇步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恐懼呢?

恐懼感與認知能力密不可分

三 歲左右的小孩,開始用他們的小腦袋來理解周圍的世界,他們的思考能力變得越來越有深度也越來越複雜。他們不但開始會瞭解大人所說的話,也開始意識到自己與 其他人的存在。所以說,當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慢慢形成,他們也開始對日常生活有關聯的東西形成恐懼。不只如此,他們還會開始感覺罪惡、丟臉、妒忌、討厭 等情緒。

當孩子有恐懼感時,會感到惶恐不安,緊張害怕。太多的恐懼感會讓孩子產生過多不安全感,沒有自信,對事情產生逃避的心態、無法面對事實的真相,所以整體來講,大人應對孩子的恐懼做好適當的應對措施。

寶貝,你在怕什麼?

1、常態的恐懼
一般來說,0~4歲的幼兒容易對黑暗、鬼、打雷(大聲響)感到害怕。怕黑是非常普遍的恐懼,也沒有特定的原因或解釋可以幫忙。建議父母們遇見孩子怕黑的情形,可以為他安裝有趣的夜燈,在這裡要特別提醒爸比媽咪,絕不要嘲笑孩子,這樣對他來說是很殘酷的!

另 外建議家長陪小孩把事情講出來,以化解他心中的恐懼,父母們應讓孩子開放的、明白的把造成他恐懼的東西說出來,並全心全意的陪著他、聽他講。當孩子試圖說 明時,可在一旁幫他解釋,支持並給予他例子加以說明,心中是怎麼樣的恐懼,也適時地坦承自己有時也會面對雷同的恐懼,切記以怒罵或恥笑的方式對待孩子。

2、害怕分開

另一個小孩很常有的恐懼就是害怕與照顧者分離。當他們很小的時候,他們怕你離開他們的視線;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,他們會擔心你不會回來,或者當你不見的時候,出門的時會出意外,他們就會永遠的失去父母。

這 時的父母可以做的是再次確認保證,一步步與小孩說明當大人離開的時候,什麼樣的事情會發生。舉例來說,可以跟三歲的小睿睿這樣說:「媽咪現在要出去買菜, 才可以做午餐給小睿睿吃。你在家乖乖的跟奶奶在一起,媽咪買菜大約要花半個小時坐車車,一個小時要選你愛吃的菜菜,那大概11點左右就會回來。等媽咪回來 時你可以陪我一起煮飯,然後下午我們再一起去公園散步。」有這樣詳細的描述,小孩比較能夠安心,也能清楚理解大人有該做的事情。

3、當弟弟妹妹出生時

有更幼小的弟妹出生時,家長應如何讓小哥哥或小姐姐很容易就接受新家庭成員? 首先,當媽媽開始懷孕時,就要讓小朋友摸摸媽媽的肚子,解釋給小朋友知道,裡面會有一個小baby要出來,他會一天天長大,也會叫小朋友哥哥/姐姐 ,讓他開始習慣有一個新成員的產生。

當 小寶寶出生以後,小朋友第一次要跟寶寶見面的時候,媽媽的手記得不要只抱小寶寶,另一手也應該抱抱小朋友,讓他知道即使有一個新的小baby,小朋友還是 媽媽最重要的寶貝,這樣他才有充分的安全感。接下來,除非小朋友問到小寶寶,不然也不要主動把小寶寶給小朋友看,等小朋友主動問起小寶寶時,再把小寶寶抱 來給小朋友看。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小朋友對小寶寶的存在有充分的控制權,如此一來,他的地位就不會受到威脅,他也會有對新報到的小baby有安全感。

4、當他們受傷或跌倒時

父 母可以創造一種“魔法膏”,當他們受傷或跌倒時,用魔法膏幫他們秀秀,會給他們很大的治癒療效,知道你了解也知道你會心疼。好好抱緊他們,給他們一個大大 的擁抱,發出同情的聲音,讓他們感覺到你了解他們有多麼痛,或他們真的很害怕。舉例來說,很多小孩害怕看到血,用以上的方法會有很好的治癒療效。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昭仁

「水 痘」是一種全球性的疾病,在台灣亦是非常流行的傳染病之一,尤其以冬季與春季最常見。一般而言,「水痘」好發於5~10歲的兒童,年齡愈大症狀會愈嚴重。 根據統計,在台灣約80%的兒童於10歲前曾被感染過,而成人幾乎近90%亦曾被感染過。人類是唯一的感染宿主,主要是經由人與人的接觸及飛沫傳染;家庭 中只要有一名感染者,則其他易感染者也會被傳染而發生疾病。

水痘

水痘是屬於「水痘皰疹病毒(Vari-cella Zoster virus)」所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疾病。

徵兆與症狀

感染「水痘」的特徵為全身性、搔癢性的水泡疹,以及輕微的發燒症狀。

潛伏期

人體受到水痘感染後,會有14~16天(平均為2個星期)的潛伏期,也有可能在接觸後的11~20天才發病。

3大臨床症狀

「水 痘」的臨床症狀主要有:(1)輕度至中度的發燒(2)顫抖、腹痛、肌肉或關節酸痛(約2~5天)(3)疲倦和長水皰:一開始會先在軀幹部位出現小紅斑點, 緊接著轉變成突起的小紅丘疹,之後再形成水滴狀的小水皰(玫瑰花瓣上的露珠)。此時,因疹子會讓人感到劇癢難耐,水皰很容易被抓破(或是自行破裂),在破 裂後的2、3天才會開始乾涸結痂。

痊癒

大致上會在1~2星期間痊癒。

2大傳染途徑

應特別注意的是,「水痘」通常在發疹的前1、2天就具有傳染力,一直要到皰疹乾涸結痂後,才不具傳染力。

接觸傳染

一般傳染途徑為人與人的接觸,例如:健康者的皮膚有輕微破損時,直接接觸到患者的水皰液。
飛沫傳染
「水痘」患者在打噴嚏、呼氣時,將帶有「水痘」病毒的飛沫傳播在空氣中,健康者吸入後就會被感染。只要接觸到「水痘」病患,就有高度的被傳染機率。

2項治療

隔離
「水痘」病患在出疹的5天內必須採取絕對隔離的方法,當皮疹出現後至少應停課5天,或是直到水?變乾為止;避免患者與易被感染者接觸。
接觸者保護
對於高危險群(如:免疫功能不全者、早產兒、孕婦),於暴露後96小時內給予水痘免疫球蛋白(VZIG),可預防感染或是減輕症狀。

預防
近 年來研究報告指出,注射「水痘」疫苗後的免疫力,至少可以維持20年;許多醫師會建議家長,可帶家中12個月到12歲尚未感染過「水痘」的健康孩童,自費 接種一劑「水痘」疫苗;12歲以上及成年人尚未感染過「水痘」者,則要接種兩劑的疫苗,其接種的間隔須為兩個月。然而,接種「水痘」疫苗後,有時人體會產 生些許的副作用,大約會有15%的孩童會有輕度發燒的現象產生。
另外,於「水痘」好發季節儘量避免出入人多的公眾場所,以及養成常洗手的好習慣,亦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。

成人「水痘」的危險性

在 台灣大約有15~20%的成年人尚未感染過「水痘」,若這些人一旦感染「水痘」,將會有較嚴重的併發症與較高的死亡率,成年人感染到「水痘」的死亡率大約 為孩童的2.5倍之多。另外,孕婦在懷孕時倘若感染到「水痘」,大約會有1~2%的機率會產下「先天性水痘症候群」嬰兒,尤其是孕婦在懷孕第13~20 週時感染到「水痘」,更可能會產下嚴重的畸形兒。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人說:「三歲定終身」,剛出生的嬰兒,就像是一張白紙,這張白紙最後會變成怎樣,就要看寶寶在發展過程中,父母有沒有以正確的觀念與適當的教育,刺激、開發寶寶的潛能,並培養寶寶正確的價值觀。


幼兒教育的要點

面對剛出生的寶寶,大多數的父母都有這種疑問:「要怎樣讓寶寶成為健康、聰明、明辨是非的小孩呢?」

生活化的教育

教給寶寶的東西,必須是生活周遭能接觸到、淺顯易懂的。例如:教寶寶認人及認識物品,「爺爺在哪裡?」、「爸比在哪裡?」、「紅色的花」、「這是車子」,多給予寶寶視覺上的刺激,接觸生活周遭的人、物,有助於刺激視覺與記憶的發展;反之,若缺乏這類的練習,在寶寶兩歲之前,辨識形狀與顏色的能力會大幅降低,認知能力也會較弱。

反覆練習與灌輸

「媽咪過來了!」當寶寶聽到並看到媽咪,就會感到很興奮,甚至舉起小手要求抱抱,這就是寶寶對媽媽的記憶印象。根據專家研究,幼兒有著超級無敵的記憶能力,而幼兒教育就是要不斷給予寶寶適當地刺激,讓寶寶做出反應,刺激大腦的發展,只要反覆地練習與灌輸,對其長大之後的學習力與記憶能力,都有加分的效果。

榜樣與示範

《三字經》中說道:「養不教,父之過。」其實說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。父母對於孩子除了有撫養的責任之外,還要透過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,讓孩子在生活中也能有所得。先前提到幼兒有著超強的記憶力,對於周遭的人、事,都會有相當程度的印象。所以父母要多表現出樂觀、開朗、積極的正面態度,爲寶寶做好榜樣,也才能教育出快樂又積極的開朗寶寶。

鼓勵與責備

當寶寶搶別人的玩具或是有推人、打人的行為,父母可以搖頭、否定的口吻或用眼神讓寶寶知道「不可以這樣做」,適時的責備,讓寶寶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好的。而當寶寶指出、拿起正確的物品或是說出正確的名稱,就要給予口頭上的讚賞,鼓勵可以強化寶寶正確的行為,寶寶也會很高興得到讚賞,就會更樂於做這一類的學習。

單一活動的影響

當然,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不一,父母不能照本宣科強迫孩子照著做,不過也不要讓孩子整天只做某項活動,不然等哪天父母發現「咦?寶寶的動作怎麼比較遲緩,跟不上別的小孩?」才驚覺到,原來寶寶只喜歡看電視,而不像一般孩子一樣,喜歡玩玩具或一些互動遊戲,使得動作協調的能力發展落後!

針對幼兒看電視的問題,曾有專家指出,不要讓幼兒太早接觸電視、電腦或電動玩具,不然會降低在閱讀、思考、細部動作等方面的學習力,並對視力與身體造成傷害。

叮嚀

「三歲定終身」,幼兒的可塑性很高,不論是個性、行為、學習力等,都是在此階段奠定基礎。寶寶是每個家庭的心頭寶貝,但是記得「愛他而不要溺愛,寵他而不要放任。」,打好家庭教育基礎,能讓寶寶的未來有更好的發展。

【BabyDJ媽咪報報】

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