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明蘭

流 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病菌是腦膜炎雙球菌(Nisseria Meningtidis),屬第二類的法定傳染病。此種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,有13種亞型,只有6種亞型(A,B,C,W-135,X,Y) 會對人體生命形成威脅,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。A群是引起世界大流行最常見的亞型,在非洲約每5~10年會有大流行,在中國及蘇俄也偶見流行;其他個案 則多為B型和C型,亦有一定的致命及罹病率;而其餘類型則毒力較弱,在美國、以色列及其他國家偶有報告;台灣本土感染則主要為B型及W135型。

感染途徑.飛沫與呼吸道傳染

流 行性腦脊髓膜炎雖有其季節性,在季節交換時比較容易發生,如:冬春交替之時,但終年均有病例發生,並且會不規則地發生流行,主要流行地區在亞洲(如:阿拉 伯、尼泊爾、中國等地),其他像在非洲、巴西、芬蘭、英國等也都有流行,台灣最近也有群聚性的感染,其實在台灣幾乎每年都有病例報告,根據疾病管制局的統 計,2006年有13例,2007年有20例,今年已有6例。

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傳染途徑,是經由接觸病人或帶菌者的飛沫或呼吸道的分泌物而感染,人是唯一的傳染源,潛伏期約1~7天,但自潛伏期到發病後14天均具有傳染力,有時也可見導致如肺炎、鼻竇炎或中耳炎。

好發年齡.15歲以下兒童

多易侵犯15歲以下的兒童,特別是6個月~2歲的嬰幼兒,因其扺抗力弱,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,且在擁擠的環境裡,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,所以細菌很容易藉著口沫分泌物而傳染。

好發地點.團體生活聚集地

而宿舍、軍隊及學校等團體生活,皆為甚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的場所,據統計因為帶菌者在青年人較多(佔7~37%),因此在軍隊中有高達36~71%的帶菌者病例報告,也因此比較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及流行。一般來說,免疫力有缺陷或慢性病的患者,也比較容易受到感染。

症狀
主要症狀

流 行性腦脊髓炎的症狀,隨著感染的輕重程度而有所不同,約大於60%病人呈現腦膜炎的症狀而未休克。主要症狀為:發燒、劇烈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頸部僵硬,皮 膚易有點狀出血點、紫斑,通常會出現在四肢,也可在口腔黏膜和鞏膜出現。有極少數的人會出現休克的現象,甚至猛暴型的腦膜炎敗血症,主要起因於菌血症及毒 素的釋放到血液中,這類狀況就容易有生命危險之虞。

預防之道
生活

預 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方法,和其他傳染病相似,避免小孩或抵抗力較差的人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,並減少工作和居住環境的擁擠度(如:軍營、學校等),有發 生疑似病例,應立刻向衛生機關報告,並做好隔離措施,可避免大規模的流行。平時更該注意環境和個人的衛生,注意飲食、適量運動及作息正常,提升自身的免疫 力,如有出現發燒、嘔吐、頭痛、頸部僵硬的情形,不能掉以輕心,宜儘快就醫。

疫苗

至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疫苗,目前在台灣仍未廣泛使用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免疫缺損或不全的患者,可在2歲後施打腦膜炎莢膜多醣疫苗(MPSV4),11~12歲之後,如果要前往罹病率高的軍營或宿舍或疫區,也可施打結合型疫苗(MCV4)。
總之,注意個人保健及衛生,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,保持空氣的流通及環境衛生,仍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不二法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i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